首页>谈经论道>汽车客运站,“路”在何方

汽车客运站,“路”在何方

  长沙汽车客运站车次减少,候车室规模大幅缩减;广州汽车客运站(流花车站)售票大厅人去楼空,周围配套设施换了模样;海口港口汽车客运站整体关闭,班线全部搬迁至省际总站运营……近年来,全国不少地方出现客运站降级改造、关停并转现象,一些客运企业持续亏损,部分行业人员被迫转行。曾经熙熙攘攘,如今日渐萧索,令人唏嘘的同时,一度曾是不少城市地标的汽车客运站该何去何从,更加牵动人心。

  汽车客运站遇冷的背后,是道路客运供需关系的深度调整。从需求侧看,近年来高铁连线成网,区域城际、市郊铁路快速发展,叠加网约车、定制客运及自驾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普及,为公众提供了更多快速便捷的出行选择,也使得与之存在替代关系的道路客运出现断崖式下降。从供给侧看,在高铁、私家车尚未普及之时,一些地方尤其是劳务输入输出重点省市建设了数量众多、规模较大的客运站,随着公众出行习惯发生变化,当前等级客运站已明显供大于求,局地客运站服务供给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。

  客运站趋冷已成不争事实,但走下坡路是否意味着走出历史舞台?在出行多元化的时代,我们真的不需要客运站了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

  应该看到,尽管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,道路客运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占比有所下滑,但总体上,这一比例仍将高于其他几种运输方式,其基础性、主体性地位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。更重要的是,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环节,在高铁尚未触达的城乡、对于没有开上私家车的家庭,客运站仍是向公众提供兜底交通运输服务的主阵地,是服务保障公众出行、承担社会文明宣传、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。

  功能使命不可或缺,转型发展必不可少。面对客流下滑挑战,不少客运站积极求变,以转型谋新生。比如,贵阳金阳客车站在大学城、高铁站等客流密集地段设置多个服务点,通过变“一路直达”为“多点串联”,更好满足旅客便捷出行需求;再如,辽宁盘锦客运站在保证基本出行服务前提下,充分利用场站资源拓展汽车租赁、电商销售等新功能,将“单一业务”拓展为“一专多能”,提升了客运站“自我造血”能力……类似成功实践,不仅为汽车客运站转型发展蹚出了新路,也为道路客运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信心。

  应该看到,汽车客运站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,既要修“内功”,每个车站因地制宜,结合市场需求与区位优势、资源特色探索发展新业态;更要强“外力”,强化多部门协调联动,统筹考虑设计、建设和运营等各个环节,为转型营造良好氛围和环境。如今,转型成功的案例不断出现,我们期待,那些曾经搭载人们走南闯北、打破城乡隔阂的客运站,不因时代变迁而黯然褪色,而是以更丰富多元的面貌成为城市发展“新地标”,融入国人新的集体记忆。(来源:人民日报评论 作者:韩鑫)